中華四大懷藥之懷藥養生文化
點擊數:14052014-05-16 16:29:54 來 源: 焦作懷藥網 作 者: 焦作市懷藥協會
懷慶府(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內)歷史上以盛產“四大懷藥”聞名于世,特有的土壤與氣候條件,造就了“
四大懷藥”獨特的藥性 和極高的保健價值,歷史上不僅有貢品之榮,而且被歷代中藥典籍所稱道四大懷藥,
是指地黃、山藥 、 牛膝、菊花。山藥古稱“薯芋”,具有甘寒入脾、潤血歸肺、養胃健脾、止瀉固精、滋陰
壯陽 、除寒熱邪氣、補心血不足等功能,是一種較好的滋補藥。地黃又名“地髓”,塊大、油性大,是治病
營養的好藥。牛膝,因其基部有節似牛膝而名,具有利尿、強精、通精之功效。菊花,干、葉、莖、根 、
花都可入藥,性微寒,味甘苦,具有殺菌消毒、清熱、解渴、平肝明目等功效,且含有豐富的菊花色 素、
維生素A、B和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揮發油,有味濃、煎煮不敗的特點。 “四大懷藥”不僅在國內頗有 名氣,而
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贊。
山藥、牛膝、地黃、菊花等中藥因產在古懷慶府(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內)最為珍貴,故被稱為懷藥。我
國最早的藥物學經典《神農本草經》,把“覃懷地”(懷川)所產的山藥(薯蕷)、地黃、牛膝、菊花都列為
上品。之后歷代醫藥名家由表入里、去粗存精中進一步發現了四大懷藥的優秀原始本性。張仲景的《傷寒論
》、陶弘景的《名醫別錄》、孫思邈的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、蘇頌的《圖經本草》、龔延賢的《壽世保元》、
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、張錫純的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,以及《本經》、《藥性類明》、《湯液本草》、《
傷寒蘊要》、《得配本草》、《本經逢原》、《儒門事親》、《食療本草》、《百一選方》、《圣惠方》、
《普濟方》、《醫經溯洄集》、《本草正》,以及葉天士、董建華、王永炎、姜良鐸等近現代、當代中醫名
家,都對懷藥作出了極為精到的評價,每每言及懷藥的神奇效用與效力,言必褒譽有加。
山藥,《神農本草經》稱薯蕷,一名山芋,藥用其根,因其藥效可與人參相比,又稱“懷參”。
山藥系重要滋補藥品,它能滋補益腎、健胃化痰、補中益氣、祛冷風、鎮心神、安魂魄、長肌髓。近代
科學分析,山藥含有大量蛋白質、淀粉、賴氨酸、膽鹼、皂甙、脂肪等,臨床常用于治療瀉痢、遺精、腎虛
健忘、虛勞瘦弱、神經衰弱等癥。生山藥也常用于手足凍瘡、痰喘、尿頻等癥。是中藥方劑中常用補藥之一
。加工后的山藥稱光山藥。光山藥入藥前要進行泡制,即用清水泡3-4成,撈出潤透,曬至四成干,悶潤至
內外均勻,切片、曬干可入藥。
牛膝,《神農本草經》稱牛膝,又名百倍,宋朝稱懷牛膝為懷州牛膝,明朝后稱懷莊牛膝,通稱懷牛膝
。李時珍曰:“本經又名百倍,隱語之,言其藥之功,如牛之多力也?!?牛膝,藥用取其根莖。近代科學分
析,懷牛膝含有大量生物鹼,其功能可以補肝益腎、強壯筋骨、通經絡、散惡血。臨床常用于治療寒濕,腰
膝骨疼、腰膝酸軟,四肢拘攣、經血不調、產后瘀血腹疼、血淋、跌打損傷及屈膝礙等癥,是中藥方劑常用
通絡活血藥物之一。牛膝入藥,要切成四毫米左右的段。根據病情亦可用酒懷牛膝,即取切成的牛膝,黃酒
拌勻,微潤,置于鍋內,用微火稍炒,晾干,即可入藥。
地黃 用其根莖。近年科學分析,地黃中含甘露醇、葡萄糖、生物鹼、脂肪酸、維生素A等重要成分。入
藥的懷地黃分為生、熟、鮮三種。生地能清熱涼血,熟地能滋陰補血,鮮地能治實熱、煩渴、大便干結等癥
。是中藥方劑中常用藥物之一。
菊花 味苦、微甘、性寒、無毒、可升可降,藥用花須部分,有散風、解熱、除煩、明目、祛翳膜止頭
痛之功能。臨床常用于傷風感冒、目赤頭痛、腦骨痛、目不清、痛風癥。是中藥方劑常用清熱藥物之一。